浮针是一种现代针灸疗法,它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,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知识,通过特定的针具在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操作,达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缓解疼痛的目的。
浮针,源自传统,超越传统
浮针疗法是一种现代针灸技术,由符仲华博士在1996年发明,其灵感源于《内经》直针刺、腕踝针等传统疗法,将针灸与患肌理论有机结合。它通过使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浅筋膜层,也就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,进行扫散手法操作,从而达到通筋活络、激发人体自愈能力,最终实现不药而愈的目的。
广泛适应症,多类疼痛的克星
浮针疗法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骨科疾病: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肩袖损伤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关节痛、踝关节陈旧性损伤、网球肘、早期股骨头坏死等颈肩腰腿痛问题。
2. 内科妇科杂病:慢性胃炎、输尿管结石引发的疼痛、原发性痛经、漏尿、良性盆腔痛等。
3.其他病症: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、慢性头痛、失眠、面瘫等。
展开剩余73%四大优势,让浮针脱颖而出
1.安全无忧:针刺部位仅在皮下浅筋膜,远离重要的神经、血管和脏器,避免了传统针灸可能出现的风险,操作安全可靠。
2.速效止痛:对于常见的肌肉软组织疼痛,往往在1-2次治疗后就能明显减轻甚至消失,快速缓解你的痛苦。
3.微痛体验:没有传统针灸那种酸麻胀痛的针感,进针及扫散操作时通常无痛或仅有轻微疼痛,让治疗过程更加舒适。
4.方便快捷:仅需一套浮针器械和消毒物品,施术过程短暂,留针期间患者还能自由活动,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
浮针的治疗流程
1.评估患肌:医生通过触诊确定紧张或痉挛的肌肉(“患肌”)而非直接针对疼痛部位。
2.进针扫散:在患肌附近皮下进针,手持浮针做水平扇形扫散,持续1-2分钟,配合患者主动活动疼痛部位。
3.留针与复健:留针约20-30分钟,期间可活动肢体;治疗后常配合肌肉拉伸或功能锻炼,巩固效果。
治疗后注意事项
1.针孔护理: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针孔沾水,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以防感染;若针孔出现红肿、渗液,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2.适度活动与休息:留针期间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轻度肢体活动,促进气血循环;治疗后当天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,以防肌肉再次紧张。
3.观察症状变化:多数人治疗后疼痛会缓解,若症状未改善或加重,需及时复诊,排查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或结合其他疗法。
禁忌人群与情况
1.严重器质性疾病:如严重心脏病、肝肾功能不全、肿瘤晚期等,需优先治疗原发疾病,谨慎使用浮针。
2.出血性疾病:血友病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功能障碍者,针刺可能引发皮下出血或血肿。
3.皮肤问题:针刺部位有感染、溃疡、湿疹、瘢痕或严重皮肤病者,避免在患处操作。
4.特殊人群:孕妇的腹部、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需谨慎针刺;婴幼儿或无法配合治疗者,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。
咨询电话:何老师: 15054188355
15097299058
来源:杨陵惠仁医院康复医学科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!
发布于:陕西省天宇优配-配资在线论坛-在线配资电话-炒股配资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